查看原文
其他

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中的教育哲理

2016-08-18 聂东红 人民教育

民小编说:


做饭就是油盐酱醋、琐碎麻烦?too young too naive.


有位老师就在给家人做饭的过程中,体悟出了让学生更易接受的教育方法。


文/聂东红


01

看到一个段子:某人在幼儿园门口偷听到两个小朋友的对话——

一小朋友:为什么挑食的都是孩子,大人都不挑食呢?

另一小朋友:因为大人都挑他们喜欢吃的买呀。


小段子,大哲理。


好友的女儿今年4岁,特别爱吃蕃茄炒蛋,还喜欢把饭放在里面拌了吃。我们一起吃饭时,特别为她点一份蕃茄炒蛋,然后提前叫一碗饭,她会自己把饭倒在蕃茄炒蛋里,不用大人帮忙,一个人吃得特别欢,吃完还会用调羹把盘子里的米粒和蕃茄汁刮干净。


孩子之所以吃饭时表现那么好,是因为她在享受她的美食。如果你把蕃茄炒蛋换成黄瓜炒蛋,也许她就会和你哭闹、不好好吃饭了。


02

放假在家,做起了真正的家庭“煮”妇。每天一早,便会问先生和女儿今天想吃什么菜。蒸茄子、凉拌木耳、手撕包菜、蕃茄鱼、平锅牛肉……按他们的要求和口味去做,每天吃得皆大欢喜。


吃饭如此,对孩子的教育是否也可以这样?


孔子说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

每当发现学生早恋、玩手机、看小说……我们都会很愤怒,愤怒之下的批评教育往往带有火药味,也不容易被学生接受。谁不是从那个懵懂天真的青少年时期走过来的呢?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去处理这些事,也许会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。




03


某个晚自习,我在教室值班。学生在下面做作业,我坐在讲台前看书。突然,教室里传出手机铃声,虽然铃声被及时摁掉,但我隐约知道是哪位同学带的手机。


一再强调不能把手机带到学校,看来还是有不听话的。铃声响过之后的教室更安静了,但气氛好像突然变得紧张起来,学生们好像都在等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。


实说,有那么一瞬间我是特别想把那个学生给揪出来,把手机没收,再批评一顿。但是我忍住了。想想这个学生估计这时候心里正捏着一把汗懊悔不已呢,忽然有点不忍心。


顿了顿,我跟学生们说,学习需要潜下心来,无论是做题还是看书都需要有个相对完整的时间。带个手机在身边总会忍不住去看看QQ或微信上有没有新消息,我也会这样。要是带手机是为查资料或看新闻那完全可以用教室里的电脑嘛……没想到,下课后,这个学生主动把手机交我暂为保管。



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寓言《南风和北风的故事》,北风和南风比谁能让人们脱掉大衣,凛冽的北风让人们把大衣越裹越紧,温柔的南风吹得人们暖意洋洋,主动脱掉了大衣。


04


我们总希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递更多的知识,所以当下课铃响了,我们会很歉意地对学生说,等老师把这道题讲完就下课。我们以为这是在为学生着想。


逢到放假,我们总想布置更多的作业。有那么多好的题目,真想都拿来给自己的学生做做。


可是,即使我们是出于好意,学生真喜欢我们这样做吗?这样做的效果真的好吗?


教孩子们知识有如给孩子们做菜,不妨先调查一下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课堂,再结合我们以往的经验教训,中庸一些,采取更合适的教学方法。


前几年的教师节,教育局送给每位老师一本书:戴尔·卡内基的《人性的弱点》。


“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”,“学会换位思考”,“尊重他人的意见”,“激发他人高尚的情操” ,“用真诚的赞赏开始谈话”,“给别人留足面子”,“学会鼓励他人”……书里的每一个观点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。尤其是有句话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: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够使任何人去做任何事,那就是让一个人心甘情愿地去做那件事。



美国汽车大王亨利·福特也说过:如果说成功有秘诀的话,那就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洞悉其想法。


我想合适的教育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,不是告诉学生必须这样去做,而应该是给学生创造环境,指明方向,提供方法,把我们老师的力量使在暗处,让生命在一定的规则下自由快乐地生长。

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教师

微信编辑:苏杭

一样的配方,一样的味道,军训你能别“老三样”吗?

抱怨“00”后不好教?那可能是因为你没有“自黑”精神

一位校长的暑期生活(这是使出了“洪荒之力”啊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